南沙建設自動化碼頭打造智慧港口
發布時間:2019-07-19
南沙港將實施智慧港口頂層設計項目。
海洋強國,是我國經濟實現外向型發展的重要戰略。2018年廣東省海洋經濟生產總值達1.93萬億元,連續24年名列全國首位,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23.2%,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9.9%。廣東,已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區之一。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辦的“我愛這片藍色的國土”網絡主題活動在廣東和山東兩省同步舉行。跟隨采訪團的腳步,南都記者實地走訪廣東4座沿海城市,首站即為廣州。廣州市海域自北起于黃埔老港西港界,向南至進口淺灘,形狀狹長、面積僅460平方公里,約占全省海域面積的0.7%。在“一核引領、四區互動”的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下,南沙正成為廣州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南沙港
全球第一個水平運輸無人駕駛集卡自動化碼頭
南沙港共劃分為四期,一期、二期、三期已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擁有集裝箱航線134條,外貿航線102條,內貿航線32條。早在2008年,廣州港集團利用發達的珠江水系,開創了廣州港水上“穿梭巴士”支線服務,目前共有支線65條,實現了珠三角中小碼頭業務的全覆蓋,也進一步增強了南沙港區集聚輻射能力。
10年后,2018年9月30日,南沙港四期開工。據了解,該項目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水平運輸無人駕駛集卡自動化碼頭。“自動化碼頭的成功建設,將是對舊碼頭原始形態的改造。”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莫之平說。
這并非空穴來風。去年9月,廣州港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啟動實施智慧港口頂層設計項目,該項目于今年5月底驗收,為廣州港建設成為先進的數字化港口提供了方向。同期,廣州港集團與廣州市港務局、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廣州市分公司、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五方代表,簽署大灣區5G港口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
莫之平透露,南沙港四期計劃2021年投產,屆時的集裝箱碼頭現場將實現集卡無人駕駛和集裝箱裝卸遠程操控,而且由于無人駕駛集卡采用了充電鋰電池能源,將可以實現零排放,做到綠色港口,領先全球。
廣船國際
打造榮獲客船“奧斯卡”的豪華客滾船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廣船國際”),是一家有著百年造船歷史的現代化造船企業。2017年,廣船國際斥資超12億元人民幣,與瑞典哥特蘭合作研發建造一艘豪華國際客滾輪。據廣船國際的相關負責人彭永桂介紹,該艘客滾輪是一艘“不死之船”,“在安全返港方面,我們采取了很多裝備進行保障。一旦輪船出現問題,就會自動采取分區域隔離等一系列措施。即使船在被撞擊、起火的情況下,都可以安全開回港口,而不會像以前一樣只能沉入大海”。在速度與舒適度方面,該客滾船亦有極大提升。“它的速度可以達到軍艦的速度,整船的防震降噪設計,也會讓客人感到非常舒適,幾乎和高鐵一樣。”
不僅如此,該船的設計科研團隊還重點解決了LNG系統設計、船舶重量重心控制、舒適性要求、高航速、螺旋槳空泡等一系列造船領域最前沿的難題。
今年3月,該客滾船從50余家客船企業中脫穎而出,獲得了“2018年度嘴架技術和設計大獎”,堪稱獲客船建造領域的“奧斯卡”的認可,也將“廣船國際客滾船”的金字招牌推向了世界。
南沙濕地公園“以鳥為本”打造藍色經濟新業態“春探鳥巢夏賞荷,秋來蘆葦冬觀鳥”。在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里,四季都有著不同的風景線,既是名副其實的“觀鳥勝地”,也是當地開展濕地復育和保護最有力的答卷。
遙望廣州最南端,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有總面積約1萬畝的南沙濱海濕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周邊地區起著防風消浪、涵養水土、調節氣候的作用,被譽為“廣州之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萬鳥歸巢的景象頗為壯觀,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之一。
“我們所謂的打造一個候鳥家園,并不是一句空話。”廣州南沙濕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營銷部總經理萬珺底氣十足地說,在3600畝的一期建設中,他們規劃出了候鳥的“自助餐廳”、“臥室”和“嬉戲場所”。
“以鳥為本”,這是南沙濕地公園的經營理念。萬珺介紹,目前景區仍處于建設保育階段,按照生態保護為主,適度旅游開發為輔的原則進行總體規劃,項目包括核心保護區、綜合游覽區、科普展示區、農業觀光園區、休閑游憩綠道等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