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 你的進口陶瓷杯是否安全?
發布時間:2019-12-0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種精致的進口陶瓷杯、陶瓷碗、陶瓷碟成為人們餐桌上常見的用具。陶瓷雖好,購買使用前仍需細心,除了表面細膩光滑、做工精美以外,更應關注其安全性。食品接觸用陶瓷的安全風險,海關為你把控。
正式開講之前,
先來看看海關小哥哥如何對食品接觸用陶瓷進行檢測↑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統稱,陶器是用各種礦物黏土在700—1000℃之間燒制而成的,而瓷器一般是用氧化鋁含量較高的高嶺土在1100℃以上燒制而成的。
陶瓷產業現狀
目前,中國是世界陶瓷制造中心和陶瓷生產大國,年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陶瓷制品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之一。日用陶瓷約占全球70%,全國規模以上陶瓷制品制造行業企業數量2000余家。
國內陶瓷行業發展呈區域化、分工化、同類型產品生產聚集化的特點。如廣東佛山是建筑陶瓷生產基地,廣東潮州是日用、衛生、藝術陶瓷生產基地, 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山東淄博、廣西北流、福建德化等是日用陶瓷生產基地,江西景德鎮是藝術陶瓷生產基地。
國際上,日本、英國、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在陶瓷世界中高檔市場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新型陶瓷材料和先進生產工藝的使用,使其產品獨具特色。
食品接觸用陶瓷的安全指標
重要安全衛生指標
鉛、鎘遷移量是食品接觸用陶瓷產品的重要安全衛生指標。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陶瓷產品》 規定如下:
導致重金屬元素超標的情況
1. 陶瓷生產中使用的原料(如粘土、顏料和釉料)重金屬含量過高;
2. 燒制工序溫度控制不當:如燒制溫度沒有達到釉層的熔融溫度,顏料不能沉入到釉層中,只是緊貼于釉層表面,即裝飾顏料與釉不能在陶瓷彩繪畫面上形成一層很薄的致密性玻璃層,就會導致顏料中重金屬鉛、鎘等易溶出,進而導致遷移量超標。
不合格陶瓷產品的危害
長期使用鉛、鎘超標的餐具,會導致重金屬元素隨食物進入人體。鉛能長期存在于血液中,引起血管平滑肌痙攣,使肝、腎、腦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細胞受損,影響神經細胞正常代謝,對青少年智力發育產生不良影響。腎臟是鎘損傷的主要靶器官,鎘在骨骼中蓄積,可導致免疫力下降、關節變形和疼痛,俗稱“痛痛病”。
關注
食品接觸用陶瓷
進出口安全風險
進口不合格情況
近年來,進口食品接觸用陶瓷產品發現不合格現象屢有發生。進口的日本陶瓷餐具就被多次發現鉛遷移量超標。
不合格產品的特征參考:餐具內壁或口沿與食品接觸部位色彩鮮艷。
現場檢驗
現場檢驗產品標簽內容是否我國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要求:
1. 標識要求
產品標識信息應清晰、真實,不得誤導使用者。
2. 符合性聲明
是否注明符合的標準
3. 標識內容
是否標識如下內容:產品名稱、材質、生產者和(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生產日期
4. 使用標志或使用說明
是否注明“食品接觸用”“食品包裝用”或類似用語,或加印、加貼調羹筷子標志。
(調羹筷子標志圖)
實驗室檢測
檢測內容:主要檢測鉛、鎘遷移量。
檢測方法:
1、陶瓷制品用水洗凈晾干;將4%乙酸水溶液(體積分數)倒入陶瓷制品中,至制品上邊緣的距離小于1厘米,蓋上玻璃蓋,防止揮發;
2、將盛有浸泡液的陶瓷制品轉移到專用的浸泡間,按制品不同依照相應的溫度和時間要求避光存放;
3、到規定時間后,將浸泡液倒出,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測試鉛和鎘遷移量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