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進入6.8時代!訂單減少和成本上升,出口企業仍承壓
發布時間:2022-05-13
在美元指數站穩104關口之際,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跌不止。
5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盤中接連跌破6.74、6.75、6.76、6.77、6.78、6.79關口,16:30收盤報6.7900,較上一交易日跌626個基點。這一收盤價創下了2020年10月以來的新低。進入夜盤交易時間后,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一度逼近6.80關口。5月12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接連跌破6.77、6.78、6.79、6.80、6.81和6.82關口,較前一交易日下跌超過550個基點。相比在岸市場,離岸人民幣今年的跌幅更大,累計下跌超過7%。“以收盤價看,人民幣對美元連跌6個交易日,隔夜美國4月通脹數據超預期帶動美元指數突破104關口,催化了12日人民幣的大幅走低。”某國有大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表示,此外,受疫情影響,即期匯率成交量也沒有起色,這也放大了人民幣的波動。經過4月下旬開始的這波急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今年已經累計下跌6.5%。“結合時間點和期間相關進程來看,中國經濟受到疫情沖擊后市場預期弱化,是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然貶值的重要原因。4月后,市場對經濟受到的影響憂慮逐漸上升,加上一季度經濟數據弱于預期,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發生轉向,從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平穩進程被打破。“ 上海證券在最新研報中指出,“中國經濟本就處在增速換擋期的經濟增速下降期,俄烏沖突疊加疫情對經濟增長前景的影響,使得市場對中美兩國間經濟增長速度變化方向,形成了不同預期。”該機構預計,短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將加大,或再貶之后再回升,人民幣中期將回升至6.30-6.40的均衡區。對于進出口企業而言,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更為復雜。一般來說,人民幣貶值對出口企業是一種利好,因為其結算時獲得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雖然人民幣貶值能提升一定的利潤空間,但企業的運作復雜,并不能一概而論。不少涉及產品出口的上市企業均表示,人民幣貶值可以提升公司已承接的外貿訂單利潤,并且后續會提升公司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利于新訂單承接。但是,匯率所帶來的利好因素實際上對中小企業影響有限。長期來看,利率短時間內的大幅波動,反倒可能給未來的訂單帶來了不確定性因素。原因之一在于,匯率優勢期和賬期存在錯配。匯率貶值期如果和結算匯款期不重合的話,匯率帶來的影響并不大,一般而言,企業沒有固定的結算期。一般是一筆訂單“出柜”就開始結算,“出柜”意味著客戶方已經收到貨物。所以匯率結算實際是隨機分布在一年里的各個時間段,很難預判實際的結算時間。此外,買家付款也是有賬期的,不可能收貨當日付款,一般在1到2個月,一些大客戶可能需要3到4個月。目前在收款期的貨物僅占全年貿易量的5%到10%,對全年利潤來說,影響甚微。原因之二在于,小微外貿企業處于議價弱勢方,匯率過快波動導致被迫讓出利潤。某出口商表示,正常來說,人民幣貶值有利于出口,但是現在這樣匯率忽高忽低,客戶會有美元的升值預期,“他就不打錢了,本來40天的賬期,他要拖兩個月,我們也沒辦法。”相較于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目前小微出口企業面臨著更棘手的兩個問題,一是訂單減少,二是成本上升。從宏觀數據來看,中國海關總署5月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當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增速比3月大幅回落5.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9%,增速遠低于3月的12.9%;進口下降2%,降幅比3月擴大0.3個百分點。1-4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2.58萬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10.3%,進口增長5%。寧波一家日用品出口企業的總經理表示,從今年春節過后,也就是2、3月份,就開始感受到了訂單量的下降,4月尤其明顯,“至少減少了20%”。他分析,去年國外的客戶恐慌性購物,所以去年出口生意非常火爆。同時,去年的海運費用也經歷了一波暴漲。“2020年3、4月份,美國、歐洲航線的運費基本在每個集裝箱2000-3000美元,去年的8、9、10月份是一個高峰,漲到了18000-20000美元。”價格的傳導需要時間,去年的貨物可能在今年售賣,產品價格也跟著運費水漲船高,導致美國現在通脹非常嚴重,物價飛漲。這種情況下,導致貨品積壓,庫存特別多,今年的訂單量相應減少。此外,傳統的外貿企業跟客戶的接觸方式主要是線下的展會,比如廣交會,受疫情影響,現在和客戶接觸的機會也相對減少。義烏的衛浴產品某出口商則感受到另一個訂單減少的原因——產業轉移。“近幾年,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明顯,主要轉向越南、土耳其、印度等國家,五金衛浴產品的出口感受到了很大壓力。”他表示。“產業轉移對我們來說非常可怕,因為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客戶在其他國家找到了可以替代的供應商,只要合作不出什么問題,他基本就不會回來了。”原材料:從事金屬產品的某出口商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上游產品供貨量減少的比例大概在10%左右,成本也大大提升。其中在山東青島從事國產工程器械的某出口商表示,由于疫情影響交通物流不順暢,原材料非常短缺,價格上漲。“前段時間采購的鐵制產品價格上漲了20%-30%。”物流:物流的間接性中斷使生產出口商付出了大量額外的成本。- 一是不能按期發貨導致的罰款,大概在每天300-400美元。而不能按期發貨的原因又在于上游生產環節,比如,生產廠家因為疫情關閉,原材料物流不通暢、貨運司機難找等,各種因素難以控制。
- 二是入庫需要排隊。疫情防控的需要導致進入倉庫的流程變長,時間變長,原本一天可以完成,現在可能要拖到第二天,這就需要額外付給司機“過夜費”。
- 三是集裝箱的“搖號費”。6、7、8月份是外貿高峰,會有大量商品集中在港口等待運輸,導致集裝箱短缺,那時就會采用搖號制,搖號的時間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如果沒有搖到號意味著貨物不能按時發出,需要賠付客戶違約金,大概是300-400美元。為了確保貨物按時發出,外貿企業不得不找黃牛代搖,刷到一個集裝箱大概需要額外花費600元人民幣。
義烏某出口商表示,其供應商分布在河北、福建、廣東等地,“現在很多貨卡在物流上,高速下不來。”此外,產品出口主要從寧波港出發,不時出現的陽性確診病例使寧波港物流輸出量也不太穩定。